为推进中国工程院战略研究与咨询重点项目《我国农田灌溉发展战略研究》工作的实施,7月6日至9日,尹飞虎院士一行在内蒙古自治区水利事业发展中心党委书记、主任张玮和工程师李河,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路站远院长、侯智慧研究员等陪同下,先后赴巴彦淖尔市、呼和浩特市、通辽市、呼伦贝尔市就农田灌溉发展、盐碱地治理、农业节水与水管理方面有关情况开展了调研和考察。
巴彦淖尔市调研。7月6日,调研组一行在巴彦淖尔市二级巡视员杨焕枝、水利局党组书记、局长王瑞强、市科技局、农牧业科学研究所、农发中心相关领导的陪同下,在巴彦淖尔市杭锦后旗陕坝镇账房村农业综合科技示范园区、“十四五”河套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 2023 年永济项目区、临河区乌兰图克镇新民村杜茂林圪旦盐碱地治理项目区进行了现场调研。巴彦淖尔市地处干旱、半干旱地区,平均降水量 150 毫米,蒸发量高达 2200 毫米,黄河水资源是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依托和基本保障。内蒙古河套灌区水利发展中心是河套灌区的管理机构,管理着总干渠、总排干沟、干渠(沟)、分干渠及跨旗县的分干沟。永济灌域是内蒙古河套灌区引黄灌溉大型灌域之一,位于内蒙古河套灌区中部,由永济干渠、合济等 11 条分干渠以及四、五排干沟组成。现有灌溉面积 174.03 万亩,主要承担着巴彦淖尔市临河区 9 个乡镇、2 个农场和五原县及乌拉特中旗部分土地的灌排水任务。“十四五”河套灌区规划改造面积 298.9 万亩,规划控制投资 18.4 亿元,其中永济灌域规划改造面积 106.9万亩,规划投资 8.72 亿元,衬砌干渠 1 条、分干渠 7条、支渠 6 条,共 14 条渠道,长度 222.309km。
呼和浩特市调研。7月7日,调研组一行上午参加了内蒙古水利厅召开的座谈会,自治区水利厅、农牧厅、自然资源厅、水利事业发展中心、水利科学研究院、呼和浩特市水利局、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农牧水利局的相关领导参加了座谈交流。与会人员针对内蒙古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未来发展规划、农业产能提升等方面展开了热烈的讨论。随后,调研组一行在呼和浩特市水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聂云霞、建设科科长郑一涛、市水资源与河湖保护中心、赛罕区农牧水利局的相关领导的陪同下实地调研了大黑河灌区东风灌域和朝阳灌域。黑河灌区(赛罕灌段)现有 6 个灌域,整个灌溉面积约 30 万亩,现有引水枢纽 39 座,总干、干渠及分干渠 57 条,长 136km。灌区采取了渠灌为主,井渠结合,结合引洪淤灌的灌溉方式,并有较长的引洪历史和丰富的引洪经验;东风灌域始建于上世纪 60 年代初,位于赛罕区榆林镇,经过历年多次扩建和完善,受益范围达到 10 多个行政村,灌溉面积 6 万亩,东风总干渠约 15 公里,支渠 26条,总长 73.9 公里,支渠以上节制分水闸 67 座。朝阳灌域,建于上世纪 60 年代,位于赛罕区黄合少镇,一直隶属乡管灌区,后由机构改革划分到国有灌区。受益范围达到 10 多个行政村,灌溉面积 3 万亩,朝阳干渠约 16 公里,支渠 12 条,长度约 30 公里。
通辽市调研。7月8日,调研组一行在通辽市政府副市长吕国华、市水务局党组书记、局长肖强、市水务局副局长马力蛟、农牧水利科科长潘永杰等的陪同下,实地调研了通辽科左中旗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培训中心、科左中旗现代农业示范区。科左中旗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培训中心位于敖包苏木扎如德仓嘎查,占地200平方米,主要由基础设施、自动化信息化、农情监测、井电双空系统检测、虚拟与现实VR系统、相关展板等六大功能板块构成,是一个集演示、科普、监测、预报、检测、培训于一体的多功能现代化培训中心。科左中旗现代农业示范区在全国首创浅埋滴灌高效节水模式,通过实施玉米密植高产种植、联合整地、卫星导航精量播种、质量溯源智慧种植、水肥一体智能灌溉、生物预警绿色防控、玉米籽粒直收等先进技术,实现了农业生产、管理、灌溉、装备现代化,确保了农业生产绿色安全、提质增效、持续发展,实现了“五省四减三增两保障”的综合效益。
呼伦贝尔市调研。7月9日,调研组一行对哈达图农牧场 2024年高寒地区农作物单产提升滴灌水肥一体化关键技术与示范项目、哈达图试验站点、呼伦贝尔农垦谢尔塔拉农牧场二队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现场进行了现场考察。哈达图农牧场水肥一体化高产示范田主要建设内容包括:自动化信息化工程、首部枢纽工程和灌溉田间工程。示范田总面积2259 亩,油菜示范面积1086 亩,三年内亩产量由 135~140kg提高至 250-300kg;甜菜示范面积 1173 亩,三年内亩产量由 2.5~2.8 吨提高至 4.0-4.5 吨;呼伦贝尔农垦哈达图农牧场有限公司试验站占地240 亩,其中试验用地 130 亩。年承担区市等各级、各类试验课题近 40 项,主要承担了小麦品比、油菜新品种生产、液肥、生物菌肥、拌种、除草剂及特色种植等试验;谢尔塔拉二队灌区设计灌溉面积 26.5 万亩,现有输水明渠29.3 公里,提水泵站 2 座,日最大供水量 65 万吨。田间灌溉形式以大型自走式喷灌机为主。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谢尔塔拉农牧场二队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配套改造项目总投资 9939.21 万元,截至目前完成投资 1840 万元,完成率 18.5%。随后,尹飞虎院士一行参加了呼伦贝尔市水利局召开的座谈交流会,市水利局、农牧局、自然资源局、呼伦贝尔农垦等单位领导及相关人员参加座谈。
在内蒙古自治区水利厅及呼伦贝尔市水利局召开的座谈会上,尹飞虎院士指出,内蒙古水土资源相对丰沛,特别是呼伦贝尔市,未来要进一步做好水土资源的高效利用,一是在水肥一体化方面要加大工作力度,模式上可多样性;二是积极做好粮食安全保障工作,就要实现单产提升,提高农民的收益;三是找准限制农田产能提升的因素,做好农田建设档案和数据库建设;四是做好农业新技术的推广普及工作,提高新技术的到位率;五是积极谋划“三农”领域科技工作,在未来灌区建设方面要实现“灌排一体化、灌排管网化、灌排精准化和灌排信息化”的要求。
新疆农垦科学院张富仓教授、院士助理刘瑜副研究员、李云霞副研究员,石河子大学水利建筑工程学院院长王振华教授、温越副教授,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节水灌溉研究所屈英高级工程师,中国农业大学杨晓琳副教授等一同进行了考察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