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动态  工作动态
“黄金周”无停歇的攻坚战——作物研究所国庆中秋田间工作纪实
时间:2025年10月09日 04:11    作者: 点击:11

在举国上下欢庆新中国成立76周年,华夏九州千里共婵娟,人们沉浸在与家人团聚的温馨时刻,作物研究所科研人员远离节日的喧嚣,在科研的土地上默默耕耘,开展了一场无停歇的攻坚战,各团队在试验地用坚守和付出诠释着别样的爱国情怀。

冬麦播种——在10月1日,全院升国旗仪式结束后,小麦育种创新团队全体成员迅速脱掉身上的西服衬衫,换上下地劳动服,全力投入二轮地小麦播种工作。团队成员分工协作,高效推进整地犁地、划小区、插牌播种、铺滴灌带等全流程作业,完成 35 亩地播种任务。中秋节前一天,副所长桑伟奔赴南疆第一师开展“两吨田”小麦高产田播种工作,聂迎彬研究员赶赴奇台农场开展小麦高产田播种工作。他们吃在地头、干在田间,以“抢农时就是抢科研”的信念,为明年的小麦高产播下金色的希望。“播种是农作物生长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播种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明年作物生长的质量和产量,所以农时不能误啊!”团队成员刘鹏鹏说。

玉米测产——玉米育种创新团队成员在节前就一直分散驻扎在第一师、第三师、第四师等不同区域开展玉米测产收获、数据采集等工作。他们对复播玉米的株高、叶面积指数、叶绿素含量等进行测定,通过无人机航拍结合影像数据分析,预测复播玉米产量并选取后续重点监测点位,为后续测产工作做准备。按规范流程对71团春播玉米“百千万”亩高产创建田块进行实测实收。后方基地试验站中,徐灿助理研究员带领工人负责各类试验的考种工作,对不同试验玉米样本进行脱粒、称重,记录每份样本的粒重、粒型等考种数据。“我们的测产工作正好与国庆中秋碰面了,今年我们肩负着“两吨粮田”的使命任务,国庆期间坚守在地里,我觉得这是一件非常有价值的事情。”团队成员、团支部书记陆晏天说。

大豆数据收集——国庆前夕创全国春播大豆高产记录的喜悦还未散去,大豆育种创新团队再接再厉,坚守科研岗位,在全疆多地同步推进各项试验、测产与考察任务。战勇所长作为测产专家,赴黑龙江省北安市参与了高产大豆新品种“东生89”的田间实收测产。团队成员张恒斌带领人员赴图木舒克南疆大豆耐盐碱育种基地,进行春播大豆实收测产准备及耐盐碱材料收获。在院试验地,开展品种比较与性状调查;完成了抗旱实验、杂交组合及品种扩繁等材料的收获;带状复合种植小区的取样收获,同时进行了崖州湾试验材料的选种工作,为今年的南繁工作做好前期准备工作。“数据是开展科研工作的基础,虽然这个过程很枯燥,虽然今年不能回家团聚,但是我很有成就感,团队每个人都在付出,我们的每一份努力都为项目的完成添砖加瓦”团队成员张祥池说。

向日葵收获——国庆期间向日葵育种创新团队首席王鹏带领试验工人对35亩试验地中的向日葵纱网袋,防鸟网等试验用品进行清理。并雇用联合收割机对保护行种植的油葵进行收获。完成4个网室共3.5亩地种植的白葵制种田的收获工作,为后续的室内考种、数据分析和研究总结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科研项目的顺利推进提供了有力保障。“我们抢在国庆假期完成收获,就是为了保证试验材料及种子达到最佳成熟度,为后续的数据分析争取宝贵时间。这批材料承载着团队一年的心血,它们在抗病性和产量上表现非常突出。”——团队成员吕增帅说。

加工番茄高产——国庆期间,我们又迎来了高产的好消息。我院自主培育的加工番茄品种“垦番1804”在二师二十九团十三连麦后移栽加工番茄示范田测产中理论红果产量以平均每亩7757.8公斤实现高产,将为麦后移栽加工番茄这一模式推广提供有效支撑。麦后移栽加工番茄平均亩产超过6吨,每亩地产值就能增加3300元以上,种粮职工群众收益将得到有效保障。“我现在测量的是单果重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加工番茄的品质直接影响到农民的收益”,加工番茄育种创新团队成员颉健辉擦了擦额头的汗,可手中的笔始终没有停下来,他的眼中是对一年辛苦付出的珍视。

农时不等人,奋斗正当时。作物研究所的科研人员深知,农业就是要抢时间、赶进度,放弃节假日的团聚,为的是颗粒归仓,为的是粮油作物的高产,更为了自己的科研初心和职责使命。

全院还有许许多多的科研人员同样在节假日坚守在科研一线,他们都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对农业科研的热爱,用自己的奉献跨越了假期与工作的界限,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科技创新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科研力量。



主办:新疆农垦科学院   地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石河子市乌伊公路221号  邮编:832000  
Copyrights © 2022 新疆农垦科学院 作物研究所 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号:新ICP备13001382号-1